英國《金融時報》 森迪普•塔克 香港報道
數(shù)家國際律所警告稱,一些中國企業(yè)因壟斷行為而遭到指控,在華外國企業(yè)應密切關注此類具有啟示意義的案件。
英國富而德律師事務所(Freshfields)對英國《金融時報》表示,自從中國2008年啟用新反壟斷法后,多起針對大型中國企業(yè)的訴訟已經立案,涉案企業(yè)包括中國移動通信(China Mobile)、中國網通(China Netcom)、百度(Baidu)、盛大網絡(Shanda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)和中國石化(Sinopec)。
盡管外國企業(yè)不太可能在華擁有壟斷地位,但由于歧視性定價等行為也在針對范圍內,相關法律仍有可能影響到它們。
富爾德是在與中國律所進行討論時,獲悉這些案件的。這些案件迄今很少或根本沒有報道。
盡管目前并不清楚,這些案件已進行到哪一階段,但法律專家表示,作為新反壟斷體制下的首批訴訟案件,它們意義重大。
專家們表示,這些案件可能大幅改變中國內地的企業(yè)行為。
新壟斷法于2008年8月開始生效,主要基于西方競爭法實踐,涵蓋合并控制、壟斷及卡特爾行為、以及歧視性定價等。
迄今為止,該法的執(zhí)行一直專注于合并條款,其中最著名的案例當屬商務部3月份否決可口可樂(Coca-Cola)試圖以24億美元收購中國匯源果汁(Huiyuan Juice)的計劃。
但中國內地的律師似乎正在試探反壟斷法第50條。該條規(guī)定,如果個人因經營者的被禁行為而蒙受損失,個人有權要求賠償。
上述案件被視為一種突破性進展。中國法院受理此類訴訟尚屬首次。
富而德香港辦事處爭議解決合伙人阮葆光(Peter Yuen)表示:“盡管尚未做出任何判決,但中國法院受理多宗此類訴訟表明,原告至少已完成了初步舉證責任。”
“對于相關各方而言,這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!
阮葆光表示,跨國企業(yè)“無疑是公眾關注的焦點,應認真注意執(zhí)法的情況”。他還補充道,個人訴訟案件的數(shù)量將會增加。
他表示,對擁有5億用戶的中國移動通信的指控包括,該公司為新用戶提供更低的價格區(qū)間,從而對現(xiàn)有用戶構成歧視。
高偉紳律師事務所(Clifford Chance)北京辦事處律師妮內特•多杜(Ninette Dodoo)表示,高偉紳得到的信息也表明,中國各地正有人試探反壟斷法第50條。
但她警告稱,“這些報導的案件是否足以讓法院采信,從而進入審理程序,要澄清這一點仍為時尚早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