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析指其意在借MSN收縮之機拓展中國市場份額
本報訊 (記者薛松)自上周三在上海大鬧騰訊會場之后,本周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(fā)布會,披露騰訊在企業(yè)QQ市場的不正當競爭。業(yè)界分析認為,免費模式斷了別人的財路,勢必引發(fā)利益之爭。但另一方面,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頻頻向騰訊發(fā)難,也被認為有傍大款炒熱自身的嫌疑。
記者在微博上看到,沖突事發(fā)3月21日下午,騰訊企業(yè)QQ在上海某飯店舉行客戶研討會,同為企業(yè)即時通信廠商的IMO在企業(yè)QQ會場旁設立了抗議的展廳,并向參加企業(yè)QQ會議的人員發(fā)放相關抗議材料,其間曾一度發(fā)生摩擦并叫來了110。根據現(xiàn)場照片顯示,展廳內豎立了多塊展示板,羅列了企業(yè)QQ的幾大“罪狀”,其中包括抄襲IMO創(chuàng)意、通過百度推廣劫持IMO,以及企業(yè)QQ動用“水軍”抹黑同行的材料。
本周一,IMO在北京召開主題為“騰訊,請道歉”的發(fā)布會,有近百名業(yè)內記者參加。該公司運營總裁張翀睿要求騰訊就21日在上海發(fā)生的騰訊員工打砸IMO展會的事件道歉賠償,并希望馬化騰正面回應不再抄襲。張翀睿指責騰訊購買“IMO”搜索關鍵詞,抄襲IMO創(chuàng)意,雇用十萬水軍抹黑同行的不正當競爭手段。
IMO稱騰訊沒有抄襲
記者從公開資料了解到,該公司由上海電信某項目負責人喬月猛2006年離職后投資近3000萬元創(chuàng)辦,2007年3月注冊公司名為上海易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,該公司的企業(yè)即時通信互聯(lián)網應用平臺于2010年12月正式運營。
資料顯示,IMO市場份額不到5%,而騰訊RTX產品占據中國企業(yè)內部通信市場的60%,擁有500多萬用戶。該公司總裁張翀睿稱,將拿出證據讓大家看到騰訊對IMO的抄襲、污蔑和打壓,并愿意對此證據承擔一切法律責任。不過,張翀睿坦言,騰訊QQ企業(yè)產品并沒有侵犯其知識產權,也不存在抄襲,只是對于挾持關鍵詞以及惡意評論將“保留進一步采取法律手段的權利”。
該事件反映出企業(yè)IMO市場背后的免費與收費之爭。一方面,曾經經營7年的微軟MSN市場份額縮小,不排除被并購或退出中國市場。趁此機會,IMO可以借機推出一系列營銷活動,拓展中國市場份額。
另一方面,目前企業(yè)IMO市場主要的商業(yè)模式依然是收費服務,而騰訊、網易這樣的門戶網站比IMO更具優(yōu)勢。IMO想從中突圍,需要迅速通過炒作來提升人氣和流量。不過,張翀睿辯稱,推廣企業(yè)產品不同于個人產品,目標用戶不同決定IMO實在無需如此炒作。
有業(yè)內人士分析說,IMO也希望利用免費模式快速獲取用戶群,然后通過提供集成在即時通信平臺上的部分辦公工具來盈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