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圖中左數(shù)第三個,就是拓詞的 CEO 薛淡。
第一次見到薛淡,是在上上個周末的開發(fā)者大會上,當時他和照片里一樣背著雙肩包,言辭也不多,看起來非常年輕,我甚至會用“稚嫩的外表藏不住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滄!边@種句子來形容他。因此,大家應該不難理解,當我得知他已逾而立之年時的那種驚訝。
而他的經歷,也完全顛覆了我之前的所有猜測。
Chapter 1
“我一直是個跨界的人。”
在做拓詞之前,薛淡在清華同方任職,主要做智能建筑的研究和設計,作為思科認證網(wǎng)絡設計師,他在這一領域耕耘了六年,曾參與設計了央視電視大樓、北京飯店等建筑的智能樓宇系統(tǒng)。而更早之前,網(wǎng)絡架構專業(yè)出身的他成為了一名系統(tǒng)工程師。
“我不是來自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領域,但我對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深度架構很熟悉 。我的學習經歷比較復雜,暫時不講,但我是一個很懶的人,如果要我用一個月的時間做一件事情,我會花費其中十天的時間研究方法。我非常喜歡研究方法 。”
作為一款背單詞應用,拓詞本身就可以稱作為一種英語學習方法——“拓詞,拓(第四聲)詞!
薛淡對“拓詞”這個名字感到非常滿意,它本身是產品的名字,也可以被當做一個品牌來運營,甚至還能被視作一種記單詞的方法——他認為“拓詞”這種方法本身也可以取代“背單詞”,消除廣大英語學習者心中的痛。拓詞的英文名是 Towords,to+words 正是“和單詞較勁”的意思。
在這種”較勁“的方法上,坊間一直存在爭議:拓詞這種方法到底好不好。其實好與不好是兩個很難區(qū)分的概念,標準不明且因人而異。在具體的方法上,薛淡認為與其去討論方法——也就是“單項選擇”——的好壞,不如探究方法是否能帶來效果。
“爭議主要出現(xiàn)在‘選項’上,其實拓詞的干擾項不是固定的,因為拓詞沒有題庫,每個選項都是算出來的。拓詞的干擾項是很強的,選項與正確答案也非常接近,這方面我們一直在設計和改進。后面幾個月有新的東西會出來,在不增加選項的前提下降低成功率,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。”
作為一款以在線教育為切入點的應用,拓詞本身融入了大量的教育理論,這是拓詞的優(yōu)勢。按照薛淡的說法,他們是一支教育和互聯(lián)網(wǎng)結合的團隊。
“‘再認’和‘再現(xiàn)’是單詞和知識類的記憶過程的兩個關鍵步驟,其中一個不可跨越的因素就是重復。記憶還有一個層面就是‘編碼’,比如什么‘聯(lián)想記憶’、‘歸類記憶法’等等方法都是在編碼上下功夫,而我們則強調重復!
許多記憶技巧都是在編碼層面下功夫,而拓詞幫你把‘重復’的步驟做了,在編碼上想了一些辦法——強調發(fā)音,直接作用于編碼。另外,薛淡并不太認同諸如聯(lián)想記憶等方法,他認為這些方法事實上增大了信息量,同時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效率。
“許多所謂的方法都是扯淡!
他認為重復是無法跨越的,而許多弱化重復的所謂記憶方法都是扯淡。
“有的網(wǎng)站會給你提供五種記憶方法,這都是扯淡。我不是來研究方法的,我是來記單詞的,沒有人對方法感興趣。我可以創(chuàng)一萬種方法,那很牛嗎? 很多方法不具備通用性,你就不能用這種東西做產品,容易走偏!
拓詞在功能上還有改進的空間,比如反饋。在拓詞團隊內部流傳著一個叫“學習心理干預”的詞匯,簡單說來就是給用戶一些應有的刺激,就像籃球場邊扯著嗓子吼的教練,不斷提示場上球員。也就是說,用戶使用拓詞學習是個持續(xù)的過程,用戶的學習進度也受到監(jiān)測。薛淡坦言,目前拓詞的反饋機制顆粒度還很大,不夠精細。
此外,拓詞還面臨著諸如扇貝、單詞鎖屏、百詞斬等同類應用的沖擊,拓詞的優(yōu)勢如何凸顯,如何體現(xiàn),都是棘手的問題。
Chapter 2
就像我不敢相信薛淡已經三十多了一樣,我不敢相信拓詞四位創(chuàng)始人的平均年齡——37 歲。四人除了薛淡外,全是 70 后。
這個項目是拓詞的 CTO 提出的,他此前一直在做與 E-Learing 相關的工作,開始投身開發(fā)拓詞的時候已經有十年的編程功底。還有一位原是一名中學老師,教了十幾年書,對中國教育模式非常熟悉,也深惡痛絕。再加上一位 70 后資深程序員,共同孵化出了今天的拓詞。
“所以我們懂互聯(lián)網(wǎng),也懂教育。”
如果把拓詞團隊的歷史編成故事,那么這定是一個十分精彩的故事。
剛開始的兩年,四位創(chuàng)始人全是兼職狀態(tài)參與的。當時的薛淡正在找項目,想創(chuàng)業(yè),與另外三位同為驢友的創(chuàng)始人偶遇之后,一拍即合。2009 年,四人分析了一下整個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和智能設備的發(fā)展趨勢,認定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爆發(fā)是必然趨勢,基于四人各自的經歷,發(fā)現(xiàn)比較擅長”搞學習“。
薛淡打趣道:“主要是因為我不會寫程序,也不會寫詞庫,所以只能做 CEO,做做產品!
從未有過產品經驗的薛淡從零開始,但因為工作原因,他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出差,兩頭兼顧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!拔覂蛇叾加X得做不好,我本身也屬于很苛刻的人。結果到了 2011 年 6、7 月份,我們的用戶無意間出現(xiàn)了一次小爆發(fā),也就是說我們也已經有了足夠的影響力,于是就辭職了!
那時,薛淡的兒子就快出生。
剛想創(chuàng)業(yè)的時候,薛淡和他的技術搭檔甚至考慮過去炸薯片,或者去開餐館。但炸薯片不靠譜,開餐館前期投入又太大,遂放棄。開始做托詞時,整個團隊只有十萬的啟動資金。
2011 年 8 月,是拓詞正式出生的時間,之前都處在孕育階段。直到 2012 年拿到徐小平的投資之后四人才有薪水,此前的七八個月里是完全沒有收入的。
這里有一個小插曲:十年以前,薛淡看了徐小平的《圖窮對話錄》,才決定不去考研。這件事情后來被徐小平得知,于是他在 2012 年再版這本書的時候,把薛淡和拓詞的故事寫在了前言里。
“十年前,徐小平讓我放棄考研;十年后,他成為了我的投資人,這種感覺非常奇妙!
四位創(chuàng)始人都很成熟,而現(xiàn)在拓詞的技術團隊都很年輕!斑@樣我們才能很好地合作,對我們幾個創(chuàng)始人來講,也可以更好地帶團隊!
目前拓詞團隊共十五人。
Chapter 3
“拓詞是個技術團隊,我們擅長的是算法,針對每一個人的算法!
薛淡相信,拓詞的交互設計是最簡單的,在其產品上再做減法是極其困難的。”我們的產品不華麗,因為我們不追求那個,我們追去的是簡單高效,甚至說粗暴!
團隊的性格決定他們在每個方面都做的很深,但又特別在意趨勢。拓詞最初是被做成網(wǎng)站的,因為網(wǎng)站有部署優(yōu)勢。到了 2012 年 7 月底,拓詞的核心算法已近成熟,于是一夜之間凍結網(wǎng)頁,馬上投身客戶端的開發(fā),兩個月后,拓詞 2.0 版上線。
看起來動作不快,但他們的每一步都很踩得很深。 用薛淡的話說,他們“是一個很耐得住性子的團隊”。成熟穩(wěn)重是優(yōu)勢,但也帶來了弊端!斑\營和線下是我們的弱勢,無論是個人方面還是人力資源都跟不上,只能不斷地平衡!
盡管如此,他們還是把技術和教育視作根本,當多多種因素相沖突的時候,對他們來說不會出現(xiàn)太多干擾項。
“不管以后拓詞能做成什么樣,不管它能不能賺錢、上市,我們已經覺得非常幸福了。我們每天都會收到用戶的感謝,很多詞庫都是用戶幫我們弄的,甚至還有很多用戶過來實習,他們都密切地參與其中,因此我們充滿了感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