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ss & SiteMap
西安網站建設|西安網站制作|西安做網站_網站知識交流論壇 http://www.ksblcw.cn/bbs/
網站的交互設計:如何提高用戶使用的流暢感
在最開始,有兩個問題?
既然人腦是世界上最智能的東西,為啥我們還需要電腦? 為啥如今web技術發(fā)展理論上已經能夠實現所有的客戶端功能,為什么我們還需要客戶端? 原因都很簡單,因為后者比前者更快,響應更迅速。
什么是響應性?過去的幾十年當中累積的大量證據表明,響應性(即軟件應用程序跟上用戶、不讓他們等待的能力)是確定用戶滿意度的最重要因素。相比安全性,穩(wěn)定性,易用性,響應性無疑是最容易最方便被用戶所感知的。在使用計算機或者手持設備的時候,用戶對于等待的憎惡比對其他任何事情的喜愛程度都要深。
然而,用戶對于響應性的感知其實包括兩個因素的:
速度:指的是機器自身的計算能力,機器性能越強,速度越快。 流暢感:使用時系統(tǒng)的反饋能否滿足用戶的時間支配需求。
如何提高速度? Google是一間非常注意速度的公司,他們對自身產品的10條要求中,就包括Fast,在他們的用戶體驗規(guī)范中,是這么寫道的:
Nothing is more valuable than people’s time.
Speed is a boon to users. It is also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at Google doesn’t sacrifice without good reason.
沒有什么比用戶的時間更珍貴了,高速是對用戶的禮物。他也是我們的競爭優(yōu)勢,除非有很好的理由,google絕不犧牲速度。
那么如何提高應用的速度呢,方法其實非常的簡單,主要為以下三點:
讓你的應用更小更輕便 在一開始,你就要放棄你對于技術與功能的崇拜,因為那只能夠滿足你內心的小小的驕傲感而已。用戶不會關心你是否采用了Ajax,是否能夠讓其同時做8個任務,他們只關心多久能完成任務。
而這樣的例子在一些注重用戶體驗的產品上比比皆是:Google把首頁精簡到光禿禿;IE6下Gmail的很多高級功能被取消了(這些功能并不是無法實現);Chromium OS啟動只需要7秒鐘,我們的網速變得越來越快,有些產品的安裝包卻越來越小。
延遲非關鍵性的任務 我們把一些非時間關鍵的任務降低其優(yōu)先級,分配后后臺進程去做,把更多的資源用于響應用戶,把那些漫長的,無需馬上反饋的任務放在一邊。如殺毒軟件的文件監(jiān)控,QQ文件中轉站上傳窗口支持最小化。
提供更好的硬件設備 更好的設備,無疑能從最根本上提升應用的速度,Google就暢享擁有1000萬臺服務器,為其搜索提速;網易搶得魔獸世界代理權,丁磊還為魔獸買了全新服務器。
如何提高用戶使用的流暢感?用戶的流暢感,主要來源于系統(tǒng)的反饋。即使在軟件運行速度很慢的情況下,仍然可以提供給用戶流暢感,就比如即使你進入一家?guī)缀醣瑵M的餐廳,即使上菜需要等很久,但你也可很容易從服務員那里得知什么時候能上菜。
在相同配置的一臺電腦上,統(tǒng)計時windows7速度比xp慢,但感覺起來,他又比xp要快。原因是什么?windows7的反饋更好了。
windows7與Mac OS X都是偉大的系統(tǒng),他們如何做到更好的反饋呢,也許他們的一些設計原則能夠帶給我們一些啟發(fā)。
讓動畫的移動變得流暢清晰 如果說在使用XP時你看到的是一幀一幀的畫面,那么使用windows7你看到的就是一部流暢的電影。
windows獨特的aero效果提供輕量級的視覺體驗,能夠讓用戶更專注其操作的具體。同時提供類似Mac OS動態(tài)緩沖式的窗口切換動畫,讓窗口的切換不再那些機械突兀,給用戶流動的感覺。在這里的2秒鐘,用戶感覺只有1秒鐘。
同樣的設計也出現在iPhone上,iPhone的軟件啟動,有效的減低用戶的等待感。已有人說了,就不細說。
N秒原則 如果一項任務時間超過2秒就必須提供反饋。
如果一項任務時間超過10秒必須提供能夠取消的反饋。
這樣的反饋有效的提高了用戶對系統(tǒng)的了解,即使有可能等待很久,但他也會感覺較為流暢,他甚至可以利用起這段時間做點其他的事情,降低他對等待的憎惡感。
有效溝通節(jié)省不必要的工作 在很多時候,用戶很多的請求是試探性的,一旦他發(fā)現這個命令對其毫無意義時就會馬上取消它。如:
我想要開通QQ黃鉆用戶!
你確定嗎?開通黃鉆用戶每月將從你手機話費中扣除10元?
。坎皇敲赓M的啊,那我不開通了。
從以上的范例能得知,有效的溝通避免了用戶等待錯誤命令的執(zhí)行時間,從另一方面提供了操作的流暢感,并且降低了出錯率。
為什么要提高響應性,它在設計中的比重到底有多少?似乎很多人都無法放下心中對技術的貪婪以及對外觀的崇拜,響應性往往被其所犧牲,然而,看看我們的用戶,他們對速度的的追求,是多么的強烈!
我們喜歡新窗口看內容,為什么?因為中國網絡慢,如果同時開多個窗口,這樣我就能在看一篇文章的同時加載另外一篇文章,提高速度。 我們喜歡用迅雷。迅雷曾推出過英文版Gigaget,可事實上外國人對此并不感冒:高速的網絡讓他們不需依賴下載加速工具,但迅雷在中國確憑借其P2P技術,成為中國網民下載工具的首選。 iPhone中程序使用內存超過20M,就隨時可能被系統(tǒng)強制終止。蘋果寧愿禁止所有第三方程序的后臺功能,也不愿意冒風險損害敏捷的響應。由此,iPhone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快,最被尊崇的手機。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兩個問題,其實答案已經呼之欲出,在不久的將來,我們可以預見的是,高響應性將成為所有產品的一致追求,而且這也將成為最有效的競爭優(yōu)勢,互聯(lián)網時代,以快制勝。
最后引用小馬哥的一段話結尾:
要做大,你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讓人家想到也追不上。這么多年在IDC(互聯(lián)網數據中心)上的積累我們不能浪費,高速上傳、城域網中轉站,支持高速地上傳;很快可能又會發(fā)現新的問題,如果不是郵件,在IM(即時通訊軟件)上又該怎么實現。我們的目的是要讓用戶感到超快、飛快,讓用戶體驗非常好,這些都需要大量技術和后臺來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