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市消保委昨發(fā)布“3·15”調查報告
“3·15”來臨之際,昨日上海市消保委針對商家的促銷行為,發(fā)布了《上海消費市場促銷行為效率、公平、可持續(xù)性調查報告》(下稱:報告),報告還指出了電子商務、超市百貨等五大行業(yè)的促銷活動中存在的問題,比如一消費者按要求向保險公司提供了銀行賬戶信息,但他還未決定是否購買保險產品,此后卻被保險公司扣款數月。
網購促銷存諸多問題
調查分析“一年中消費者到底購買了多少促銷商品?促銷活動促使消費者多購買了多少商品?”時,71.84%的消費者表示,其每年20%以上或更高比例的商品是通過促銷活動購買的。62.66%的消費者因促銷活動而比平時多買了21%以上的商品,其中4.9%消費者會多買60%以上。
在對“您為什么會參加商家的促銷活動?”的調查中,81.08%的消費者選擇“劃算”,9.65%選擇“好玩”,9.27%選擇“其他”。
在網絡購物方面,網絡購物促銷普遍存在發(fā)貨遲緩、售后服務不到位、商品與促銷宣傳不一致、退換貨條件苛刻、物流配送跟不上等諸多問題。消費者對電商企業(yè)標稱的“商品原價”和“促銷價”持懷疑態(tài)度,缺乏足夠的信任感。
電訊被指“泄個人信息”
昨天,報告還調查了消費者參與網絡購物、超市百貨、銀行保險、電訊、旅游五大行業(yè)促銷活動的滿意度,以及這五大領域促銷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。
在網絡購物方面,網絡購物促銷普遍存在發(fā)貨遲緩、售后服務不到位、商品與促銷宣傳不一致、退換貨條件苛刻、物流配送跟不上等諸多問題。消費者對電商企業(yè)標稱的“商品原價”和“促銷價”持懷疑態(tài)度,缺乏足夠的信任感。
消費者卜小姐投訴表示,去年8月,她從網上搜索到一家名為“凱宇數碼商城”的購物網站,她看中一款市場價約4000元的手機,在該網站上售價僅為2000元。她按照網站提示和操作流程,向網站指定賬戶支付2000元。過了幾天,卜小姐仍沒有收到手機,再與網站聯系,卻被告知還需要支付保證金2000元才能發(fā)貨。消保委在調查中發(fā)現,該網站并未注冊登記,標明的地址也是虛假的。
在銀行保險方面,保險公司的促銷活動主要存在“合同內容復雜,不易理解”、“促銷電話騷擾”、“故意回避風險”等問題。
例如,消費者王先生投訴稱,2012年2月,他接到國華人壽業(yè)務員的推銷電話,向他介紹了一款保險。在電話中,他按照對方要求提供了銀行賬戶信息,但他再三要求先看到保險合同后才決定是否購買該保險產品。事后,王先生并未收到國華人壽寄來的保險合同,卻發(fā)現銀行賬戶被扣款。王先生多次投訴以求得到解決,在消保委的調查介入下,國華人壽承認是業(yè)務員違規(guī)操作導致消費者在未簽署保險合同的情況下連續(xù)4個月被扣了保費,最終向消費者退還了全部款項。
在電訊方面,“套餐設計不合理,很多功能不太實用”、“個人信息泄露”是電訊企業(yè)促銷存在的兩大問題。電訊促銷效果較為明顯,最為顯著的是直接刺激了消費者的電訊消費額度。在旅游方面,“景點縮水,增加購物時間”、“增加自費項目”、“食宿行的標準降低”是旅游企業(yè)在促銷旅游服務中經常發(fā)生的主要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