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生物之間存在著生存斗爭,適應者生存下來,不適者則被淘汰,這就是自然的選擇!80后的楊繼超,看起來時尚精干,不過他用進化論做開場白,還是令記者略感驚訝。
話題馬上被楊拉回到采訪的主題——SNS式網絡招聘,“在中國,傳統網絡招聘模式與市場需求存在錯位,正面臨著來自于SNS等創(chuàng)新商業(yè)模式的進化挑戰(zhàn)”。
作為互聯網工具性的重要應用,網絡招聘在中國出現的時間并不算晚,但與其它互聯網細分市場的風風火火相比,其境地堪稱尷尬——中國排名前茅的網絡招聘企業(yè)中,智聯招聘2008年虧損約1.7億元,中華英才網2008年虧損1.75億元,唯一在去年實現了盈利的前程無憂,其今年一季度的營收亦同比下降近25%。
作為一家初創(chuàng)的網絡招聘企業(yè)“我行網”的市場運營總監(jiān),楊繼超認為,傳統網絡招聘平臺最缺乏的就是用戶黏性,“過度的流動性直接導致企業(yè)很難精準找到需求的人才,而SNS社區(qū)的強項正是黏性和真實性”。
招聘:從熟人入手
“傳統招聘網站的模式是:發(fā)招聘廣告-收到大批簡歷-海選簡歷-逐級面試……實際上這樣做的簽約成功率,遠沒有熟人或半熟人介紹來得高!10月22日,我行網總經理馮深向記者透露,其實他們幾個創(chuàng)業(yè)伙伴最初想起來要將招聘網站SNS化,也是源自于自己招人與應聘過程中的切身感受。
艾瑞咨詢的一份報告某種程度上可以佐證這個說法。該報告顯示,在中國目前4000萬左右的中小企業(yè)中,只有幾十萬家公司(即約1%)會把網絡作為招聘渠道,傳統的口口相傳介紹工作,依舊是企業(yè)的主要用工模式。
熟人在哪里聚集?對這個問題的思索使得馮深有了將SNS與網絡招聘進行嫁接的想法。而一直關注SNS的他也深信,SNS更大的商業(yè)未來在于與傳統商業(yè)模式的結合,“目前來看,SNS網站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兩種,植入式廣告(如開心網)和網頁游戲(如校內網),不過當網民玩膩了游戲、看煩了廣告后怎么辦?”
網絡招聘與SNS的結合,誕生了我行網。我行網的啟動資金均來自于馮深以及幾個創(chuàng)業(yè)伙伴!5月試運行,8月正式上線,截至目前,我行網已積累136萬份真實簡歷、12.348萬家會員企業(yè)、45.6萬個招聘職位。”馮深表示。
“當我行網收到招聘需求時,會通告SNS社區(qū)里的群主、斑竹,由這些SNS活躍分子出面代為獵頭招聘,簽約成功后有貢獻者均可按比例提成!睏罾^超強調,目前用戶在SNS網站上挪車、偷菜等都很難轉換為生活中的真正價值,而未來在我行網上的每一次灌水,都有可能因為一個成功簽約而轉化成真實的收入。
“比如我在開心網有‘楊繼超和他的朋友們’這個群,曾經就有針對營銷人才的獵頭前來‘覓食’。做個假設,比方說我行網平臺上有個‘某某名記和他的總編朋友們’的圈子,那么要找媒體人才來這里一定有收獲!蹦贻p的楊繼超,不斷拋出一些新點子。
“SNS網站都很封閉,需要朋友邀請才能注冊,而招聘網站又需要開放。我們第一年就是要下大功夫把SNS和招聘網站真正結合起來,做好用戶體驗并積累足夠體量的用戶數!瘪T深表示,SNS招聘的優(yōu)勢就在于其互動性、信任度和成功率,只要把這幾個硬指標做好,關于SNS招聘網站的盈利,也就水到渠成了。
[1] [2] [3] 下一頁 |